第41章 一批新的芯片,就要问世了 (第1/2页)
《裁员后,我成了科技教父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怪谈小说guaitanxs.com
一连几天,郝成都在鹏城的这座芯片工厂了解着碳硅融合半导体的试产情况。
封装测试的结果表明,从电气架构、属性、性能乃至于各项指标,都达到了设计的目标和需求。
“下一步,我们需要测试和验证这批芯片的实际装机组网性能。”郝成最后交代道:“第一批,一千枚芯片,算是小规模量产,后续的工作,我们评定了之后再做打算。”
一种全新的架构,甚至还是全新的理念,是没有任何先例可循的,哪怕郝成心里有谱,但走的每一步,依然还是需要小心求证。
这两天,郝成又将元认知的架构、映射指令集、无界操作系统之间的这一条线全部又捋顺了一遍。
尤其是无界系统这边,他还与林文以及无界系统的整个团队进行了相关的交流和沟通:
“一个全新理念的芯片,最终能发挥出多大的作用,操作系统无疑是最关键的。相关的理念,你们也研究了几个月了,现在就是到了要实践的时候。”
率团队加入白驹科技,是林文这辈子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。
加入之后的第一个产品,无界系统,这个时候已经成了国内操作系统的无冕之王。
无论是电脑、服务器、还是手机平板,要么直接使用无界系统,要么像华为一样,自己的系统,但是使用了无界系统的核心组件。
而林文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:不是我有多强,只是选对了路。
于是,新理念芯片,元认知这一整个体系的适配的重任就又落在了他的肩膀上。
一连几个月,团队什么都没做,甚至连无界系统的维护都几乎全部交给了小沙负责,而他们的任务就只有一个:理解什么叫认知,什么叫认知映射,怎么样将认知映射形成三维元认知芯片能够理解的指令集。
然而几个月过去了,这就要出手了。
林文却是有些愁容。
“怎么?没有信心?”看着扭扭捏捏的林文,郝成也是一笑。
“对【元认知指令系统】这个东西,睁开眼看着它的资料的时候,我们觉得,‘嗯’,我懂了。但是闭上眼,想要根据这个东西去真正设计操作系统架构的时候,感觉脑袋空空,无从下手。”
林文如实说道,而且不仅是他,团队的所有成员好像都是这个感觉。
“正常。”郝成鼓励了两句,这个过程有多年,他自己是清楚的。
哪怕是在深夜课堂的加持之下,他自己对于相关内容的学习也是经历了这样一个时期。
认知指令其本质是属于非确态指令的。而人的思维,已经形成的定式或者说是惯性,对于确定的、清晰的事情,是容易接受的。
而对于规律性的东西,总结起来也不难。
但非确态这种东西,就极为考验一个人的“模糊”思维能力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